找到相关内容227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哲学的现实意义

    划出若干鸿沟。这若干鸿沟纷纷划出,众生片面执以为实,引起贪求。但在佛法讲,一切都是因缘生法,因缘生法是变化的,没有实性。所以现变实事,这个实事,众生执以为实,佛法就认为是幻现。执以为实就颠倒、妄想,攀缘追求。幻现就可以抛弃执着,达到《金刚经》讲的“无住生心”的境界。   现事实性:现在的现象里面,从它的变化来看,不是常存的,不是自在的,不是有主宰的,是变化的。因此它的真实...

    惟贤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55039710.html
  • 《唯识观大纲》

    以意识功用甚宏故也。   综观上图,可以寻由真起幻,从幻反真之途径。常人不明此理,执此根身、器界为实有,不知皆阿陀那识一心之幻现也。夫一念心起,无不依一真法界而有,无始无明念念不息,即是全法界尽在...及应化身。但云有光彩,耀人心目,是为卿云、瑞云,非乌云、浓云耳。且佛应化之云,若身若土,皆同幻现,诸佛证真、真可容幻,众生在幻、幻亦含真。真幻不二、则真性即是幻性,空云不二、则空处即是云处,幻即同真,...

    太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71239814.html
  • 现代科学方法的局限性

    ,从认识方式上你永远知道的都是表象上的东西,这东西具有虚幻性,佛教用各种比喻说它是虚幻的、空的,是我们心识的幻现,这种幻现本身无自性,不定,不可说,你抓不住它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从世俗的角度你永远找不到...

    慈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4144349.html
  • 浅析唯识学——心识与中道义

    遍计所执中就有具备非空非有有的中道义。然依他起的法——识的生起,须待缘而生,这必然有所缘境。那么其中所说的“有”就是说一切事物皆因缘和合的产物,唯识的幻现。其幻现的诸法,相貌宛然,故说是假有而名非空。...

    圆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24649714.html
  • 消业往生与带业往生

    妄念幻现, 而实不可得。因所谓三际者, 是以“现在”为立脚点来分过去和未来的。但“现在”无立脚处, 才说现在, 已成过去。试看钟表上的秒针, 刹那不停地转动, 何曾有“现在”在? 现在既无立足处, 又...

    元音老人

    |往生|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0/0834301798.html
  • 金刚经释(二)

    无法。   此段经文,须菩提主要回答了为什么“无有定法如来可说”,即不存在实有不变的如来所说法的原因。释迦牟尼佛成道以后转了三次法轮,开示宣说了八万四千法藏,这只不过是在无明众生面前的幻现而已...

    索达吉堪布 著疏

    |金刚经释|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1/0902452032.html
  • 我以科学论佛法

    可不恰当地类比为“能”,“色”则是指由“能”幻现的万物。通过这几句话,我看到了佛陀两千多年前对当代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质能守衡定律的精确文字表述。但遗憾的是,现代科学只研究出了“能”的表面状态,在佛法中还...

    吴金

    |科学|佛法|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6/2252509834.html
  • 谈感应与神通

    经典所描述的:人见为水,天人见为琉璃,饿鬼见为火,因为一切法无自性而随缘幻现。   或由唯识学种子现行的观察,由于物质的地、水、火、风是阿赖耶识的种子起现行,改变阿赖耶识的种子,就会改变物质现象,...

    黄国达

    |感应|神通|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5/18505823530.html
  • 在破斥中建立——从熊十力哲学看因明的理论性格和地位

    分析心识,假说缘生,令知心识唯是幻现而非实有。”这样,境与识就都被破斥、遮拨了。   但是,熊十力的辩证思维至此并未结束。他的理论向纵深发展,对境与识的破斥同样进行了再批判。   二、 由俗谛入真如...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34938320.html
  • 中国汉传因明之 人物

    犹如镜中所映现的影像,是“识体”自身的“相分”(主体,亦即认识的能力)去缘滤自身的“相分”(客体,亦即认识的对象),认为宇宙万有不是客观存在,而是主观意识的幻现。提出“双破空有两执”、同归佛祖的一乘思想...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95638626.html